转自:中国证券报
“商业银行网点会彻底消失吗?”这一话题在微博上引发热议。
近期,有不少银行网点正在裁撤和合并。有居民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,已有10年未去网点办理业务,“方便”是最常被提及的原因。然而,也有受访者表示,尽管去银行网点的频率不高,但办理部分业务时,仍会选择自己熟悉的网点。
专家表示,银行网点不应因为客户依赖度降低,而完全被数字化渠道取代,而是应线上线下融合、联动,推动网点向轻型化、智能化、场景化转型。
多家银行网点关停
“你有多久没去银行网点了?”近日,有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展开问卷调查,超70%的网友表示“太久了,记不清了”,只有10%的网友表示“近一周去过”。
记者调研中发现,不少居民已习惯使用手机银行办理业务。“已经有10多年没去过银行网点了”,广东居民李先生告诉记者,手机银行上的跨行转账不需要手续费,操作也很方便,所以平日都在线上办理业务。
李先生的手机页面
来源:受访者提供
金融科技的发展以及客户行为的变迁,使得银行正在网点设置方面做出改变。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行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,“2022年底,我行撤并了5家网点。”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当前许多客户都用手机进行支付和转账,现金的使用场景较少。而网点运营所需要的人力成本和其他费用,使得部分网点处于亏损状态。
银保监会公布的金融许可证信息显示,截至2月13日,2023年以来共有124家国有行营业网点、26家股份行营业网点、44家城商行营业网点终止营业。这之中,不乏经营了30余年的“老网点”。
以2月7日为例,当日有7家银行网点退出经营。其中,中国工商银行营口永红支行和营口西市支行均于1987年9月28日获批成立。江西樟树农村商业银行萧滩支行则于1989年8月1日获批成立。
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记者,网点是银行服务的主要渠道和场所,也是银行成本最昂贵、管理最困难、风险最集中的服务渠道。若分布科学合理,功能充分发挥,网点就是良好的营销网络、交易平台和服务场所。反之,网点则会成为银行的包袱和负担。
便民生态为基调
金融科技为助力
“便民生态”是银行网点转型的大方向。在记者调研过程中,有居民告诉记者,尽管去网点的频率不高,但涉及到身份证更新、更改绑定手机号码或者注销银行卡等固定业务时,还是会到线下网点办理。“这样会比较安心,拿着材料去一趟,就能把事情办完,后续不用再操心了。”国企职员赵梦告诉记者。
对于网点裁撤,河南的小茹向记者表达了她的忧虑。“要是家附近常去的网点关了,那我只能跑到稍远的网点办理业务了,感觉会有些麻烦。”此外,网点裁撤后,老年人该如何办理业务,也是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关心的话题。
董希淼认为,线下网点对于不善于用新兴技术的老年人,或是其它一些不擅长、不愿意在线上办理业务的顾客,依然有强烈的需求。网点不应因为客户依赖度降低,就完全被数字化渠道取代,而应定位为线上渠道的补充。加快推进线上线下融合、联动,推动网点向轻型化、智能化、场景化转型,提高辐射能力和服务张力,是银行发展的下一步重点。
记者注意到,当前已经有不少银行正在通过数智化转型提升用户体验。例如,南京银行上线运行数字人民币“智慧食堂”,用多样化的支付渠道和结算方式提升用户体验感;建设银行“建行生活”平台提供多功能的场景服务,帮助商户零成本引流获客等。
此外,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陈昱成表示,近期火爆全网的ChatGPT可以实现与银行平台和用户更好的交互,不仅能提供更多文案创意,还能为银行员工“减负增效”,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提高科技运营效能。
发表评论